历史研究格式(历史研究期刊官网)




历史研究格式,历史研究期刊官网

网易新闻咸宁讯(通讯员 邱承良)通山县黄沙铺镇,今年2月份以来,该镇着手挖掘红色文化遗产,已发现红色遗产实物4件,极具历史研究价值。

据该镇革命老区促进会和红色文化研究会负责人介绍:第一件实物是红军医生侯盛长的医学笔记。2021年5月,大冶市大基铺镇后畈村侯文四屋湾的侯长江一行驱车来到大幕山,调查了解其叔叔、鄂东南侯盛长的下落。谈到其伯父侯盛长1933年参加革命,由于侯盛长有医疗技术,被安排在通山黄沙铺镇一个叫孟林的地方参加鄂东南红色军医学校医务训练班学习,此后下落不明。侯长江等拿出了珍藏80多年的珍贵文物、侯盛长的学习笔记本《护病学》和《药物学》。虽然寻找下落无果,却留下了侯盛长的学习笔记本《护病学》这一珍贵的革命文物图片。这一珍贵的革命文物的出现,充分证明:1932年12月鄂东南道委迁往兰田后,红军总医院在孟林(枫树颈)设立了鄂东南红色军医学校。

第二件实物是在大幕山林场曾家山发现的“红军武器两用刺刀” 。

2022年3月3日,研研人员在大幕山林场曾家山调查红色遗址时,发现一把两面有槽,只一边有刃,套筒有挂扣的红军武器两用刺刀(既可以装到枪上用,也可以挂在身上作匕首用)。据曾家山老人听父辈传:1930年6月,彭德怀将军来黄沙铺后,曾到曾家山红军轻伤员疗养所看望医护人员和红军伤病员,当时的疗养所是简易的茅棚,刺刀是20多年前在疗养所地下挖出来的。此“红军武器两用刺刀” 实物的发现,也证实1929年10月红五纵队来黄沙铺后,在溜沙设立红军后方医院,并在曾家山设有简易的红军轻伤员疗养所。

第三件实物是“大畈特别区第八区丁家堰农村合作预备社”公章。

据《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国家权力、银行资本与民国时期农村合作社的异化》一文载:国民政府确定推行农村合作运动之时,正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而进行的土地革命战争初期。1930年底,国民党集中重兵对鄂豫皖苏区进行大规模围剿的同时,陆续颁行了《剿匪区内各省农村合作预备社章程》和《剿匪区内各省合作社条例》。“大畈特别区第八区丁家堰农村合作预备社”公章的发现证实:国民党政府以农村救济的名义在黃沙铺丁家湾设立农村合作预备社,并以经济封锁鄂东南革命根据地。

第四件实物是“咸宁黄仁区苏维埃政府公章” 。

2022年3月28日,研究人员在大地村调查红色遗址时,听闻沉水湾有一老人藏有土地革命时期公章一枚 “咸宁黄仁区苏维埃政府收发科”。 据《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历史》载:1932年4月为纪念革命烈士黄仁同志,遂将第一区更名为黄仁区。“咸宁黄仁区苏维埃政府收发科”公章的发现,证实黄仁区苏维埃政府设有办公机构“收发科”。沉水湾老人的父亲也曾在黄仁区苏维埃政府收发科工作过。

取得以上实物,该镇挖掘红色文化遗产也取得阶段性进展。

历史研究格式(历史研究期刊官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资料网 » 历史研究格式(历史研究期刊官网)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