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考研机构)




考研,考研机构

2021年,“考研名嘴”张雪峰在视频中霸气侧漏地说:“我女儿不需要考研,我已经为她赚够了一辈子要花的钱。”

此话一出,网友们分成两派:一派羡慕张雪峰的女儿,可以不用再当“小镇做题家”;另一派则觉得张雪峰很双标,天天鼓励大学生考研,却让自己的女儿轻轻松松地度过学生时代。

但如果我们细品,就能发现,张雪峰这话绝不是双标。

作为父亲,他有底气,有足够的财富能够保证女儿衣食无忧地过一生;作为高考志愿和考研辅导老师,曾经也是“小镇做题家”的张雪峰,用他的亲身经历向世人证明了:读书,真的是普通人最好的出路。

不读书,你既看不见世界,世界也看不到你

01嫁人是她唯一的出路

2014年,甘肃会宁县野鹊沟17岁的姑娘马百娟结婚了,嫁给了大他6岁的表哥。

结婚前,马百娟坐在村头,无助地看着贫瘠空旷的村庄,那个眼睛里曾经闪着希望之光的小姑娘,再也不做去北京上大学的梦了。

甘肃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甘肃小学学龄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8.31%。而马百娟,也确实是98.31%中一分子,只不过,她已经12岁了,却只上小学二年级。

马百娟念书的小学,就是野鹊沟村小学,全校只有2名老师,5名学生。这两名老师,负责5名学生的所有学科,因为老师的文化程度不高,讲课时透着浓浓的方言味。

孩子们的课本,也是他们唯一的读物。马宝娟看着书上的柏油马路、城里的高楼大厦,这个姑娘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要好好读书,我要去北京上大学。

马百娟来到了离家几里远的村小卖部,小心翼翼地从不合身的外套里,掏出3张一块,2张一毛的纸币,买下了三个作业本和2根铅笔。

买完这些文具后,马百娟抬着头,甩着胳膊,兴奋地走在田间土地路上。回到家,她坐在一个小土坡上,开心地诉说着自己的梦想:我要去北京上大学,我要打工,我要挣1000元,我要给家里买面,因为家里的面不够吃……

三年后,马百娟离开了野鹊沟,她家搬到了城里一间干净明亮的砖瓦房中,比起村里的那间白天晚上都黑乎乎的窑洞,现在的家,简直就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百娟想上大学的梦,也在这里戛然而止。

这时,马百娟已经15岁了,可不知道是父母近亲结婚的缘故,还是原来村小学的教育水平太差,马百娟的文化程度,连城里小学4年级的水平都不如,同学们笑话她,孤立她,马百娟决定退学。

退学之后的马百娟,觉得自己可以去打工赚钱了,这样也能实现一个月挣1000元的梦想。

然而,现实很残酷,连小学都没毕业的马百娟,被告知:“小姑娘,你这个样子,连个扫地的工作都找不到。”

想当年,只有12岁的马百娟,就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打水、做饭、喂牲口,如今,她的这些生活技能在学历面前,变得一文不值。

马百娟看着小时候的玩伴,都已经挺起了肚子,她的眼里闪过一丝无望的光。

父亲已经替她定了亲,嫁给比她大6岁的表哥。父亲说,女孩子的出路,只能靠女婿。

马百娟嫁给了表哥,又过上了和父辈一样的日子,那个大学梦、打工梦,离她越来越远了。

因为,她的身边,没有那个拼着一条命,也要把失学女童送进大学的张桂梅。

在华坪区的大山深处,张桂梅拖着满身病痛的身体,一家一家地劝说失学女生返校:“跟我下山吧,一定要把书读出来。”

有一年,刚开学不久,就有6个女孩被家里以各种名义退学了,张桂梅不得不在百忙之中,再一次走进大山,这一次,她磨破了嘴皮子,终于捞出了2个女孩。

那一天,张桂梅又一次看到了希望。

在华坪女子中学,孩子们要从早晨5点,学到晚上12点。没办法,这些女孩的基础太差,虽然上的是高中,但还得将初中甚至小学的知识补起来。

但,很少有人叫苦,因为,那是女孩子们唯一的出路。

张桂梅有个朴素的想法:“教育好一个女孩子,能改变三代人。”

所以,当家长们放弃女孩子的前途时,张桂梅却竭尽全力,为这些大山里的姑娘,寻找出路,就是为了十几年后,她们能和城里的女孩一样,可以坐在星巴克,优雅地端起咖啡,品尝学历带给她们的红利。

张桂梅曾有一句火爆全网的“粗口”:“我用命把你供出大山,不是让你去当全职太太的。”

话糟理不糟,虽然这个女孩嫁的老公,有能力让她过上全职太太的生活,但对于普通草根,无论男女,大都没资格谈“享受”二字。

02“小镇做题家”的未来

2008年,徐佳忐忑不安地查看着高考成绩:497!这真是又一个有点讽刺的分数,与去年一样,离二本线只差几分。

于是,徐佳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再一次复读。因为,他曾在父亲的坟前发誓,一定要让父亲看到他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徐佳是一个小镇青年,爸妈都是农民工。

作为一直从事最底层工作的徐父徐母来说,徐佳是家里唯一的希望,他们希望儿子能上大学,过上坐在办公楼里上班的体面日子,而这,也是徐佳的梦想。

在复读的日子里,徐佳一直过着“小镇做题家”的生活,每天早晨5点多起来学习,一直到晚上。

那段时间,徐佳的状态并不好,经常莫名其妙地出汗、手抖,甚至拿不住手中的笔。年仅20岁的他,脸上并没有青春少年的恣意潇洒,而是一脸的沉闷。

还好,第三次高考,徐佳发挥得不错,考上了“湖北工业大学”,他终于可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然而,四年的大学生活转瞬即逝。临近毕业,家庭条件不错的同学,在出国和考研当中纠结,可徐佳的路只有一条路:找工作!

徐佳知道,家里已经没有能力,再让他继续读书。

2012年,徐佳每天往返于各面试地点,不停地在网上投简历。终于,在一家名为“中电电力公司”的企业,找到了一份月薪3000的工作。

两年之后,徐佳同相恋多年的女友结婚,为了给妻子、孩子、母亲一份好的生活,徐佳每天都在奔波中度过。

徐佳的生活,就是普通人奋斗的轨迹。

每年一到高考季,毛坦厂中学就会冲上热搜。这里被称为“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每天学习时间长达16个小时,曾经有人质疑毛坦厂中学出来的孩子:“在疯狂加病态模式下,培养出来的高材生在进入社会后,后果如何?”

面对这种质疑声,白岩松坦言:“无论怎么样,我都不会嘲弄来毛坦厂上学的孩子们。”

因为,他们的背后,是无数家庭的希望。他们都是徐佳,承载着一个家庭平凡甚至有点卑微的梦想。

他们同徐佳一样,能够认同每个人生来的命运,就是不公平的,但他们没办法选择出身,只能接受这种不公平的存在,他们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应对这种不公平。

徐佳生活得很累,但他却丝毫没有躺平或摆烂的念头。从小镇做题家到普通白领,徐佳的成长轨迹普通如你我,没有出生在罗马,但这并妨碍我们的奋斗路程。

现在在外交部任职的李松,曾经就读于“高考工厂”衡水中学。

2022年,毕业10的李松,回忆起那段在流水线上被加工的时光,无限感慨。他甚至感谢那三年,能让他从一个普通的小镇青年,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后代创造一个更高的起点。

有人问李松:你觉得是让孩子在那个类似于监狱的学校苦读好,还是让他从小就学习琴棋书画,出国游学,长见识好呢?

如果有可能,当然是后者,但后者的孩子,真的会快乐吗?

03出生在罗马的孩子

2008年,16岁的袁晗寒拿着几科不及格的成绩,辍学回家了。她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就读于央美附中。

可以说,这是个一出生就在罗马的女孩,她可以不用像马百娟那样,要干完一天的农活后,才有空读书学习,也不需要像徐佳那样,背负着全家的希望,每天拼命刷题,只要成绩不是太烂,完全可以在北京上一个好学校。

可是,这个无数年轻人想拼命跨进的门槛,却亲手被袁晗寒打碎了。袁晗寒主动辍学了。

不过,16岁的袁晗寒并不焦虑,对于这次辍学,她“无聊”的感觉胜过焦虑。她觉得,人总得有点事干,倒不一定非得是上学。

袁晗寒说:“只要饿不死就行,这世上哪有饿死的人啊。”

在家看了一段电影,画了一段时间的画之后,袁晗寒用家里给的几万块钱,在南锣鼓巷开了一间咖啡馆,一边画画,一边卖咖啡,日子过得自在悠闲。

然而,这种小资生活除了打发时光,真是不赚钱,几个月后,咖啡馆因经营不善,被迫关闭。这次失败的创业经历,对于袁晗寒来说,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人必须有能养活自己的一技之长,没有学历傍身就能自食其力的概率,其实并不大。

想明白这些之后,袁晗寒开始准备留学,并且考上了德国的杜塞尔多夫大学。

在德国的几年里,她一边学画,一边旅游,一切看起来都那么不疾不徐。

几年之后,袁晗寒毕业了,她先是在上海的一间美术馆实习,之后,又在北京开了一家艺术公司,她的人生,又有了新的起点。

虽然袁晗寒口中总说着“无聊”两个字,但在她的内心深处,依然对“学习”这条路高度认可。

从央美附中退学,到南锣鼓巷开咖啡店,再到德国留学,毋庸置疑,袁晗寒的背后,绝对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做后盾,对于她来说,学历可能不是必需品,但一定是加分项。

因为,不读书,你可能永远只是一个每天在“无聊”中,让时光流逝的富二代。但读书,会带给你更多生活的底气与选择的勇气,会让你看到不同的风景。

谁也不能保证,生活中不会出现变故,但唯有知识,可以伴随我们一生。

正如《塔木德》中所说:“知识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只要你还活着,知识就永远跟随着你。”

《欢乐颂》中的曲筱绡,本来也是个可以靠爸爸养的小公主,可她为了争口气,非要当分公司经理。她在品尝到工作带给她成就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不足。于是,又开始重新拾起课本,报考MBA。

无论是袁晗寒还是曲筱绡,当她们通过学习,见识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之后,生活中再也不会被“无聊”这个情绪所干扰,她们的生命也因为学识的加持,而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很多人都把自己现在的状态,归罪于原生家庭,甚至有人穷其一生,都在逃离与原生家庭的牵绊。

但真正的出路,并不是逃离或依靠原生家庭,而是在于我们内心,对自己的处境是不是有一个正确认知,并且在新的认知基础上,做出不一样的抉择。

但无论怎么选择,读书依然是每个人最好的出路。无论你是靠读书实现阶层的跨越,还是想证明自己的价值,读书都是性价比最高的捷径。

【参考资料】纪录片《出路》

作者:落地成河

考研(考研机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资料网 » 考研(考研机构)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