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考研论坛(南大考研论坛贴吧)




南大考研论坛,南大考研论坛贴吧

中传本科保研失败

@TuTouSuo™️

先介绍本人的基本情况:本科就读于中传新闻学专业,绩点3.82/4.0,一战上岸南京大学新传专硕。

初试分数65/84/114/128,排名14,复试后总分排名11顺利上岸。我的各项学科分数比较平均,复试发挥稳定,虽然不算十分出彩,但好在是有稳稳的幸福~

值得一提的是,我从开始择校一直到考研结束,仅仅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像是自己给自己开了一个“考研速成班”。所以说,如果你也是一个保研边缘人,如果你担心自己现在开始会不会为时太晚,那或许这篇推送可以帮到你。

🎧 保研失败?还不算太晚

2022年的9月底,我正焦头烂额地忙于保研。三天内,我手忙脚乱填写了很多表格,打了很多电话,报名了各个学校的推免,每一天都在提心吊胆地等待。在准备保研的那段时间里,我情绪十分低落,焦虑到吃不下饭、睡不了觉,每天都很迷茫。但是一直到最后,我也没能等来一个好消息——0.1分之差,保研的名额正好划在我的头顶。

当失败的结果尘埃落定,我却没有时间悲伤。我想起一位老师对我说过:“考上的研,总会更珍惜,也会更有底气一点。”于是我收拾收拾心情,在2022年10月1日国庆节当天,开启了我的考研之旅。

🎧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在院校出复试分数线的时候,很多人后知后觉地感慨说:“有的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句话不无道理,考研择校不是凭借着一时冲动和一腔热血,而是一场十分复杂的心理博弈。

在择校过程中,学校排名、专业水准、师资力量是每个人都会关注的部分;而近年来的招生数量、报录比、分数线也会是重要的参考内容。往往被人忽视的,是考试范围(广告?广电?品牌?公关?新闻史?)、出题风格(创新or传统?红专or时事?框架or细节?)、实务写作(新闻采访?融媒体/品牌/短视频/APP策划?消息改写?新闻评论?非虚构写作?市场分析?)

关于考研择校,你要考虑的远比你想象中更多。选对合适自己风格的院校,并且提前明确学习方向,才能为后续的一切打好基础。

🎧 拒绝跟风,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早八晚十”、“图书馆”、“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读书”……随着“内卷”越来越严重,考研也被大家冠以了很多标签,仿佛没有做到这些就没有资格上岸。然而,好多人认同的观点就一定适用于你吗?我并不认同。

在我看来,考研最重要的是维持稳定,不论是什么样的作息时间、复习安排、学习顺序,只要有清晰的规划和稳定的执行力,就能发挥最大的效果。

以我本人为例。首先,我是一个十足的夜猫子,大家口中“早八晚十”的作息简直是要我的老命,尝试了两天实在是坚持不下来,而且白天的脑子浑浑噩噩不太清醒,只有在晚上和凌晨才能迸发活力。因此,考研期间我也没有改变我的作息,依旧是维持凌晨两点睡、中午十二点起的阴间学习法(朋友们!不建议学我!大家能做阳间人的还是健康作息比较好!)。

其次,大多数人推荐把一天分成四个时间段,分给不同的学科,保证每天都能均匀地摄入各个科目的知识。但由于我本人在学习上比较慢热,无法很快的进入学习的状态,因此我更喜欢将知识分成不同模块,每天围绕一个内容进行整体的学习,学累了才看点别的分散一下注意力。这样的分模块学习对我而言反而效率更高,记忆更深刻。

也就是说,千万不要因为“他们都这么做”而感到焦虑,然后盲目跟风。一定要相信自己!你已经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早就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模式,请务必相信自己的经验,找到“我想这么做”、“我适合这么做”的学习方法,然后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节奏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下去。

🎧 东拼西凑学习法?大漏特漏

你点开不同的考研经验贴,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学习风格,你发现他们每个看起来都很不错,于是你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左看一些右读一遍,你感觉自己博采众长,知识储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它们杂乱无章,学得再多都只能糊成一团,越卷越乱。当你真正开始答题,才发现自己无法在脑内搜索到相对应的内容,你花了好长时间学了好多,但脑子里的知识点在打架,于是你认为是自己学的不够,又变得更加焦虑…

以上似乎是很多考研人的真实写照——面对琳琅满目的选择,往往眼花缭乱,最后捡了芝麻,却又丢了西瓜。

实际上,有人喜欢背书,有人擅长做题;有人喜欢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要点,也有人擅长从细节着手构建自己的逻辑框架……不同的方式在考研学习中都具有不同的适用性,也都具有其可行性。但是!千万别想着“百家争鸣”、“越多越好”,有的时候“一条路走到黑”或许是更好的选择(当然,前提是这条路能走通,碰壁了要回头是岸啊!)。

因此,对于各位考研er,我的建议是:不要雨露均沾!不要跟着报的班从头学到尾!不要什么都亲历亲为!我们必须承认,并不是乖乖听课的学生就能学得更好,只有找到自己最适合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式,并且最大效率地利用好手头的课程和搜集来的资料,才能真正把知识学清楚、学明白。

🧩 专业课备考经验

由于备考时间短、情况特殊,我无法参考他人的复习节奏和报班建议,只能自己开辟一个全新的风格,一切从零开始,结果居然误打误撞地少走了很多弯路。下面,我会结合我的具体情况给到大家一点建议(每个人情况都不相同,以下内容仅供参考,切勿照搬!)。

在高中和本科期间,我都习惯通过“答题”来学习和梳理知识点,因此在考研期间也沿用了自己最熟练的“答题学习法”。我以答题为核心目的,采取应试的学习方法,收集了各个领域和方向的名人名言、核心理论和好用案例,并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答题框架。此后,我都对照着最初设立的框架来答题,并不断填充和完善原本的内容。我通过答题来认识此前不了解的名词,并将我认为重要、易考的名词解释记录在小本子上,随时进行翻阅。在备考期间,我只报了秃头所的答题班这一项课程。但即便如此,我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经历把所有课程从头听到尾,只能对照着资料和PPT整理框架,并搜寻自己有遗漏的部分进行补充。

🎧 我的笔记整理框架

两门专业课,我总共只用到了两本A5大小的笔记本,一方面能够随身携带随时翻阅,另一方面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我没有把所有知识点一股脑儿地写下来,而是从大的框架整理了一下知识内容,并将我总会记不住的知识点简单写明,方便之后的背诵。

在一本笔记本中,我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简单梳理了传播学的整体框架,提醒自己答题的方向和思路,并选择了媒介发展、媒体融合、新闻专业主义、后真相社会、网络暴力等领域的好用名言、理论和案例,写在本子的最后。同时,我以三大学派为切入点,整理了传播学的著名人物和对应理论观点,这样基本上可以涵盖传播学所有重要的知识点,而且脉络清晰,背诵起来效率很高。

另一本笔记本是针对我最薄弱的新闻史,以及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广告、广电、品牌、公关的内容,用最简洁的方式记录下重要名词的核心内容,每周花费两个小时,从头到尾翻阅一遍。

🎧 我的“背书”理念

我的记性非常非常非常差,从小到大一背书就急得哇哇哭,所以如果我选择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考研,那我再考两年也不可能考上的(擅长背书的可以直接跳过这一段!)。出于对自己的了解,我没有去直接背诵任何名词解释的手册,而是对照着“新传人必须知道的一百个词”(不知道是不是叫这个哈哈哈哈反正差不多),去尝试理解每一个重要的名词,然后用自己的方式解释它。

答题也是我“背书”的重要方式。在前十次写简答题、论述题的时候,我会翻开我的笔记本,对照着题目寻找最合适的理论、案例和名言,并且在批改后再次复盘。经过这十次答题,我可以比较清晰地记住并很好地运用这些资料,将它们分门别类,在看到题目时很快地作出反应。(ps:不是每次答题都从网上重新搜索新的知识点和框架哦!而是每次都从现有的资料中去找,不断巩固!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再搜索并补充在笔记本里!)

如果要总结一下我的“背书”理念,那就是“用理解代替背诵”+“熟能生巧”。跟我有同样背书难题的考研er们也可以参考我的方法,还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 面试=礼貌+真诚+大方+稳定

相信很多考研人也会和我一样,特别担心复试中的面试,毕竟不确定因素太多,而且要和这么多老师face to face,想想就紧张到结巴。

我没有科研,也基本上没有奖项,专业知识不算很扎实(毕竟三个月突击学习,肯定有所欠缺),甚至也没有提前模拟过面试。在面试前一天晚上,朋友跟我说:“复试要体现的,就是你的价值和你乐观的态度。”我当时还调侃自己说:“我没有价值,主打的就是一个纯乐观。”现在想想又荒唐又好笑,但也不是全无道理。

在面试这么短的时间里,老师们综合考评你的基础知识、思维逻辑、谈吐举止和抗压能力,来确定你是否具备成为一名研究生的基本素养。因此,要牢牢把握住“礼貌+真诚+大方+稳定”的面试公式,向老师展现出一个情绪稳定、求知好学的学生形象。

首先,要注重最基本的礼貌:在入场时向各位老师问好,在被提问时微微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理解了”,在交谈过程中看着提问老师的眼睛,始终表现出自己谦逊和诚恳的态度。其次,千万不要过分包装自己,不要夸下海口,然后女娲补天。在面试中,很多老师会根据你的回答不断追问,这也是为了确保你能为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负责,能在每一段经历中真正有自己的思考。因此要善于思考和回顾自身的经历,并保持真诚和细致。

此外,谦虚谨慎不是卑躬屈膝、点头哈腰,在面试过程中谈吐自信、举止大方是非常加分的。坦然承认自己存在的问题,并时刻保持微笑和目光坚定,积极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才会在面试中脱颖而出。最后,不要过于急切地想要讲述自己的奖项、实习和各项经历,要学会“点到为止”,在合适的问题中用合适的方式展现自己。在面对很难的问题甚至老师的刁难时,也不要焦虑甚至于崩溃,展现出你稳定的情绪和好学的态度,可以很好地提升老师对你的印象分。

🎧 放平心态,美美上岸!

心态越积极,情绪越稳定,学习的效率就会越高。当遇到学习饱和、情绪低落的情况,建议给自己放半天或者一天的小短假,去运动、去唱歌,去公园里发呆,去和最好的朋友打卡好吃的餐厅,去和爸爸妈妈看一场电影,去清空自己的焦虑和晕晕乎乎的脑袋,然后再投入新一场的战斗中去。

在同一个春天,每个人也会开出属于自己的、不一样的花。同样,读研究生是通往未来的一条道路,但绝对不是唯一的道路。所以,放平心态,停止痛苦和焦虑,把复习看成是摄取知识、增长经验的过程,以“学习”而非“考试”的心态面对考研,可能会产生令人惊喜的效果。

用夏天、秋天和冬天来悉心浇灌,等待来年春天开出漂亮的花。

就算不开花也没有关系,因为叶子也有叶子的春天。

发布于:江苏省


南大考研论坛(南大考研论坛贴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资料网 » 南大考研论坛(南大考研论坛贴吧)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