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研究》(法学研究特别重要的事实来自于什么)




《法学研究》,法学研究特别重要的事实来自于什么

《行政法学研究》已加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数据库,请登录www.pkulaw.com查看全文并订阅后续更新。 “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已收录270家期刊,其中核心期刊(含CLSCI、CSSCI及扩展版、北大中文核心、AMI综合)117家,非核心期刊61家,集刊83家,英文期刊9家。 截止2022年11月30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共收录了96861位作者的287805篇文章,总期数16937期,总字数25.25亿,诚挚邀请您的期刊入驻“北大法宝”,扩大影响,增进传播,服务法治。

联系邮箱:journal@chinalawinfo.com。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

采购热线: 010-82668266

《行政法学研究》2023年第1期要目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1.行政法律体系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以行政诉讼制度体系建构经验为视角

江必新(4)

2.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怀德(9)

3.完善行政程序法治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由之路

姜明安(13)

4.健全行政裁量基准的新使命新任务

周佑勇(18)

5.扎实推进依法行政

——行政诉讼法的贡献与使命

董皞(23)

【习近平法治思想】

6.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政法理论述要

黄文艺(27)

【数据出境安全】

7.论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的法律性质与救济路径

张凌寒(45)

8.数据跨境流动的法理反思与制度重构

——兼评《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

丁晓东(62)

9.论数据出境评估、合同与认证规则的体系化

赵精武(78)

10.数据携带权的适用困局、纾解之道及本土建构

汤霞(95)

【学术专论】

11.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中的咨询认定与处理

沈广明(108)

12.人民法院依宪法说理的基本属性与适用范围

陈辉(119)

13.国家反垄断局的设置及其功能优化路径

胡丽文(131)

14.个人信息保护中告知同意的开放结构及其公法实现

何晓斌(143)

【青年论坛】

15.应用区块链技术开放政府数据的原则和规则

童云峰(154)

16.PPP协议公私主体权利(力)配置困境与破解

——以控制权为中心

胡莹莹(166)

编者按

为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人民群众看得清、听得懂、读得透的语言文字,《行政法学研究》编辑部推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策划,致力于全面宣传、系统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法治篇章的深刻内涵。首推的九篇笔谈文章的九位作者分别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大学等著名高校。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研究所长,或在思想体系上纲举目张,或在具体问题上鞭辟入里,力求紧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法治篇章内容,用简洁朴实易懂的笔谈语调写出时代问题、写出观点格局、写出思想方略。九篇笔谈文章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从不同角度深入阐释了新时代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制度密码和法治精义,充分展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的理论含蕴和巨大的实践伟力。

《行政法学研究》2023年第1期率先刊发其中五篇笔谈。一则,江必新教授基于长期推动行政诉讼制度建设的丰富经验,在《行政法律体系化建设的若干思考——以行政诉讼制度体系建构经验为视角》一文中提出推动行政法治体系化的九条建设思路;二则,马怀德教授根据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文中提出将“六个必须坚持”贯彻落实到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三则,姜明安教授基于长期对行政程序法的理论研究和深入思考,在《完善行政程序法治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由之路》一文中提出完善行政程序法治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由之路,先制定统一行政程序法是编纂行政基本法典的必由之路;四则,周佑勇教授基于对行政裁量问题的持续深耕和思考,在《健全行政裁量基准的新使命新任务》一文中紧扣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明确要求的“健全行政裁量基准”,系统阐释了新时代全面推进行政裁量基准法治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思路;五则,董皞教授基于对行政诉讼法理论与实务的深入研究,在《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行政诉讼法的贡献与使命》一文中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梳理了《行政诉讼法》实施三十余载以来对“扎实推进依法行政”的历史贡献,展望了《行政诉讼法》未来“扎实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路径。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由衷感谢九位作者的理论担当和无私支持,是大家的群策群力才成就了这一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精要文章。《行政法学研究》编辑部将继续开设系列相关专栏展开理论探索,期待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赐稿立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将积极刊发更多常读常新、常思常明的好文章,沿着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的宏伟蓝图奋勇前进!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1.行政法律体系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以行政诉讼制度体系建构经验为视角

作者:江必新(湖南大学法学院)

2.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作者:马怀德(中国政法大学)

3.完善行政程序法治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由之路

作者:姜明安(北京大学法学院)

4.健全行政裁量基准的新使命新任务

作者:周佑勇(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 政治和法律教研部)

5.扎实推进依法行政

——行政诉讼法的贡献与使命

作者:董皞(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习近平法治思想】

6.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政法理论述要

作者:黄文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政法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科学化、体系化的新时代政法理论,标志着我们党的政法理论实现了历史性飞跃。新时代政法理论是由党的绝对领导、平安中国建设、法治中国建设、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深化政法改革、政法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新范畴新命题构成,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法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引领新时代政法工作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政法理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政法改革

【数据出境安全】

7.论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的法律性质与救济路径

作者:张凌寒(中国政法大学)

内容提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与我国法律中其他评估制度相比,体现出更强的国家安全考量并能产生独立直接的法律效力。但其法律性质并非国家行为或安全审查,仍属具体行政行为。然则,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结论为“最终结论”则造成了理论困惑。解决模式一是将“最终结论”解释为安全评估具有不可诉性,理由是因国家安全例外而成为行政终局行为,但应通过修法或扩张解释的方式在法律层面予以明确。并且基于数字经济发展考虑应对动态累计数量情形的个人信息出境安全评估予以救济路径。解决模式二是将“最终结论”限缩解释为网信部门的最终结论,相对人可以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但现实中有难以逾越的实质性困难。在此模式下,安全评估应免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救济则基于国家安全不宜审查其实质正当性,但仍可审查其程序合法性。

关键词: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国家安全;安全审查;行政终局行为

8.数据跨境流动的法理反思与制度重构

——兼评《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

作者:丁晓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数据跨境流动需要在法理层面反思。从理论与实践出发,可以提炼数据无国界、数据主权、数据自由贸易、数据人权保护四种基础法理。这些法理存在部分合理性,但也存在重大困境。作为替代,应将数据安全主权作为数据跨境流动的法理基础。数据安全主权秉持安全不可分割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原则,既平等回应各国对数据安全的合理关切,又反对单边主义与霸权主义,可以成为国际数据跨境流动的重叠共识。我国的《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等数据出境制度整体上与数据安全主权的法理高度吻合。但在风险认知上,需要采取合理、开放、动态的安全观。在具体法律工具上,需要针对个人信息、重要数据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采纳不同的风险评估方式。

关键词:数据跨境;数据主权;数据贸易;数据人权;数据安全主权

9.论数据出境评估、合同与认证规则的体系化

作者:赵精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的施行与《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规定(征求意见稿)》的公布意味着我国数据出境安全制度初步形成。不过,这种制度仍然存在体系程度不足的现实问题:一是内在体系层面的部分制度内容交叉;二是外在体系层面的制度关联性不足;三是现有体系架构有待上位法依据支撑。数据出境安全规则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仅以信息自主权等理论难以解释制度实施层面的现实问题,因而有必要按照“识别、评估、缓解、预防”的数据安全风险管理逻辑,将数据出境风险划分为国家安全风险、违约责任风险、技术安全风险、其他未知风险四类,并按照风险水平采用“安全评估单列,其他制度互补”的体系架构解决对应的数据出境安全风险。

关键词: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标准合同;安全风险管理;风险水平

10.数据携带权的适用困局、纾解之道及本土建构

作者:汤霞(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数据携带权既具有便利个人数据移转、推动数据自由流通与共享、促进数据产业公平竞争与创新的功能,也可能因其适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而面临着加剧反竞争效应、隐私侵犯与知识产权侵权、互操作性困难等挑战。应当构建集体携带权制度、强化数据携带权的身份验证与数据分层安全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建立DTP解决互操作性等来平衡个人数据安全、平台数据权益与数据市场的竞争秩序。我国构建本土化的数据携带权制度应明确其适用范围与携带场景,多措并举实现数据安全与流通的利益平衡。

关键词:数据携带权;数据安全;互操作性;知识产权保护

【学术专论】

11.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中的咨询认定与处理

作者:沈广明(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

内容提要: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中的咨询是一项尚未被《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的例外事由。各地方规范对咨询的认识并不统一,对如何处理咨询存在分歧。通过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孙长荣案”可知,当事人向行政机关申请公开非现有的、除法定政府信息之外信息的行为属于咨询。而申请公开行政行为法律依据以及其他条例已有规定信息的行为一般不宜认定为咨询。行政机关对咨询没有政府信息公开层面的答复义务,但有基于便民服务要求的答复义务。为保障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有序运行,较为妥善的处理方式是行政机关向申请人说明理由,并告知其通过相应渠道提出,主动沟通取得申请人理解。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咨询;孙长荣案;行政事前答复

12.人民法院依宪法说理的基本属性与适用范围

作者:陈辉(河南工业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依宪法说理是指人民法院在个案裁判中,在裁判理由部分依据宪法的原则和精神进行说理的司法活动。依宪裁判、直接依宪说理、间接依宪说理构成了法院依宪说理的三种实践样态。依宪说理是法院保证宪法实施的基本路径,亦是法院通过合宪性解释发现、选择和续造个案规范的论证过程。依宪说理应遵循穷尽法律适用原则,排除非解释性依宪说理模式。在适用范围上,依宪说理应限定在回应当事人的宪法主张、法律规范不够明确、法律规范冲突及法律规定存在漏洞等领域。民事诉讼案件中的依宪说理应在尊重意思自治的前提下衡平各方利益;在行政诉讼案件中不得通过依宪说理续造对当事人不利的个案规范,在刑事案件中不得通过依宪说理对被告人定罪或给予不利量刑。

关键词:依宪说理;合宪性解释;基本属性;适用范围

13.国家反垄断局的设置及其功能优化路径

作者:胡丽文(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国家反垄断局的设置标志着反垄断执法机构在行政科层结构中政治地位的升格,但是如何能够实现期待的制度功能仍有待观察。内嵌于行政科层结构的执法机构承载着执法效率、合法权威和资源争取等制度功能的合理期待。过去的“分立”机构在这些功能实现的层面表现不佳,改革后的“合一”机构在执法效率方面有所增益。但是,由内设的司局级机构主导的垄断行为规制仍然面临科层结构塑造的多任务“隐性竞争”情境。因此,为补偿其他“强激励”工作的“挤出效应”,应通过升格机构的政治地位来赋予更多执法资源。除却外在政治条件的支持,国家反垄断局还应继续在反垄断委员会职能行使、执法能力建设以及激励机制设置等层面对内部工作机制予以合理设计,以满足执法制度功能的期待要求。

关键词:执法机构;科层行政;制度设计;激励机制

14.个人信息保护中告知同意的开放结构及其公法实现

作者:何晓斌(山东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对告知同意的批评源于民法格式条款的路径依赖,将告知同意等同于实践中作为其表现形式之一的隐私政策,继而将隐私政策作为格式合同存在的弊病扩展为告知同意固有且不可避免的问题。事实上,个人信息保护中的告知同意呈现开放结构,包含复次的告知同意阶段,呈现多元的主体交互关系,强调行为授权的程序价值,为公法介入告知同意提供了基础。个人信息保护中告知同意的多元合作规制体系,按照政府规制、元规制和自我规制各自规制优势确立公法介入的形式和程度,在矫正信息主体与信息处理者之间的权力差距以确保意志自由的同时,促进信息流通与信息安全等信息处理社会价值的实现。

关键词:个人信息;告知同意;隐私政策;开放结构;合作规制

【青年论坛】

15.应用区块链技术开放政府数据的原则和规则

作者:童云峰(东南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以区块链技术模式开放政府数据,能搭建多元共享的开放平台、提升开放的透明度和推进开放服务的升级,值得提倡和践行。但作为初创技术的区块链并非尽善尽美,将其应用于政府数据开放仍存在难以达成可信数据共享目标、上链数据的完整性无法维持、智能合约的安全性不能确保等问题。对此,应遵循从原则勾勒到规则践行的思维逻辑。在原则层面,确立可信数据共享原则、保障政府数据完整性原则和智能合约责任明确原则。在规则层面,首先,应通过分类分级、适度收费、标识认证和分层共享等规则确保政府数据可信共享。其次,确立政府数据完整性法益,通过可信存证管理制度和数据协同共治规则,保证上链政府开放数据的稳定和安全。最后,通过整体法秩序的责任逻辑明确智能合约参与者的行为准则。

关键词:政府数据开放;区块链技术模式;可信数据共享;智能合约

16.PPP协议公私主体权利(力)配置困境与破解

——以控制权为中心

作者:胡莹莹(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内容提要:根据不完全契约理论,PPP协议权利(力)配置遵循普通契约的一般规律,是不同风险与不同控制权的排列组合。PPP协议又具有特殊性,它是政府以关系风险增加为代价向私主体转移绩效风险的产物,控制权类型相应划分为公共控制权与运营控制权。根据传统权力划分理论,在公共控制权与运营控制权固有权限之间仍存在一个权利(力)空间,它导致PPP协议公私主体权利(力)配置的困境。为避免政府自由裁量权对权利(力)空间的任意支配,PPP项目公私主体控制权应区分绝对范围与相对范围。相对控制权的划分可借鉴公众公司股东会与董事会的权力划分规则,优先配置给私主体,以突出PPP协议合作绩效最大化的治理目标,同时借助强制性程序规范,减少政府对私主体运营控制权的干预。

关键词:PPP协议;控制权;权利(力)配置困境;权利(力)空间

《行政法学研究》创刊于1993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政法大学主办、《行政法学研究》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我国首家部门法学杂志。本刊自2015年变更为双月刊,目前辟有专论、法律时评、行政法制比较研究、名家论坛、案例评议、行政复议与审判指导等常设栏目,为紧密配合国家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实践,本刊还不定期推出一些专题研究和观点摘编。

责任编辑 | 张馨予

审核人员 | 张文硕 白雪

本文声明 | 本文章仅限学习交流使用,如遇侵权,我们会及时删除。本文章不代表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宝)和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律意见或对相关法规/案件/事件等的解读。

《法学研究》(法学研究特别重要的事实来自于什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资料网 » 《法学研究》(法学研究特别重要的事实来自于什么)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