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考研(新闻传播考研考哪些科目)




新闻传播考研,新闻传播考研考哪些科目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我国高等学校近年来不断加强和改进新闻传播专业建设,努力开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新局面,推进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新闻传播专业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

打造全流程育人机制

高等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教书育人。在成都体育学院11月27日举行的“新闻传播一流专业建设高端论坛”上,谈到一流专业建设中的培养方案改革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胡百精认为,一流专业建设需要以培养方案为“抓手”,提升专业建设的综合能力,驱动整体性改革。培养方案框架制定应由课程与课堂改革、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培养方案改革与创新三部分组成。

成都体育学院党委书记、全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新闻传播分会主任舒为平表示,我们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培养新闻传播人才。这需要从新闻传播的规律、媒体融合和公共传播的实践,从技术变革的大势、国际传播需求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等方面,重新思考新闻传播专业的发展定位和建设体系。

新文科建设蓬勃发展,在新文科理念下培养高层次新闻传播人才受到普遍关注。“一流的新闻传播教育与一流的实践教育密不可分。实践与教育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教育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实践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谈到新文科视域下的一流实践教育,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院长王晓红强调新闻传播学科的实践性。她表示,要用新技术、新方法解决文科新问题,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此,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李本乾认为,新闻传播专业需要培养“讲好中国故事”的人才,一流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创新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文理交叉新文科课程体系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知识体系创新以及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知识体系创新。而在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韦路看来,新闻传播学一流专业建设路径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优化路径、课程提质方案、模式创新机制等方面。要结合国家战略,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传媒创新人才和领导者。在进行模式创新时,应做到全员协同、全科协同、全程协同、全球协同,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打造全流程全周期全生涯的育人机制。

建设多主体协同育人模式

如何开展新闻传播学科协同育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强月新认为,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需要以协同育人为方法论,其原因有三点:新闻传播学科的意识形态属性使协同培养成为立足之基,新闻传播学科的实践性使协同育人成为必由之路,新闻传播学科的交叉性使协同育人成为题中之义。新闻传播学科协同育人建构方式有多元协同、跨界交叉、多维递进三种。在进行协同育人时,还需思考如何坚持新闻传播学科的主体性、形塑协同育人体系的科学性和强化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性问题。对此,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彭祝斌认为,需要重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建设内涵式融合型师资队伍和多主体协同育人模式;把握数字时代的方位,面向数字文明进行知识建构,在课程体系的重构上把握底色、坚守本色、突出特色、形成亮色。

一流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陆绍阳梳理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人才培养观念变迁,从注重知识的传授到注重能力的培养,再到侧重于综合素质的提升。他认为,新闻传播学院要保证教师团队的专业性,师资队伍的建设应当注重复合学科的研究视角、对青年教师的人文关怀和业界人士的协同育人。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专业面临着各种挑战,高等学校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谈到新闻传播专业新方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聚焦于技术发展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影响。他认为,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遭遇空前的不确定性冲击,传播中心性与新闻传播学边缘形成强烈反差。对此,应当从能力确定性、专业确定性、知识确定性、价值确定性四方面重建专业护城河。基于时代之需,新闻传播专业应当重塑价值、知识、能力的三维框架。而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看来,要更加关注数智技术与媒介化时代的传播变革。沉浸式传播的基础设施核心是虚拟技术,基础设施的平台化将成为未来传播研究的热点。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曾江 石磊

新闻传播考研(新闻传播考研考哪些科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资料网 » 新闻传播考研(新闻传播考研考哪些科目)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